vs.
卡漫主題的書寫,已經成為散文的選項之一...
目前分類:書蟲啃書 (30)
- Oct 24 Mon 2011 22:07
《火鳳燎原》vs.《火鳳燎原的午後》
- Oct 09 Sun 2011 22:27
《1421中國發現世界》vs.《再會福爾摩莎》
vs.
另一種原鄉書寫...
- Oct 09 Sun 2011 16:48
《以詩之名》vs.《現代詩創作演練》
vs.
為什麼創作?為什麼寫家族史?這是任何書寫形式的兩大命題...
- Oct 09 Sun 2011 14:11
《流動的身世》vs.《句號後面》
vs.
有詩意的散文集...
- Sep 30 Wed 2009 20:43
《海邊的卡夫卡》讀後
一直相信,一個創作者思想上的厚度,決定了書籍閱讀起來的深度。如果小說這種文類也是如此,那不禁讓人想要問,小說家在下筆之前,對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究竟下過怎樣的功夫?是行雲流水,一邊寫一邊構思,最後巧妙的將劇情引導到自己想要發展的方向?還是作者其實對這個題材、現象已經有深思熟慮的看法,透過小說人物角色和劇情安排,作了間接的呈現與展演...
- Sep 04 Fri 2009 22:13
《挪威的森林》讀後
有人說村上春樹的作品很多樣化,如果說《尋羊冒險記》是偵探小說,《世界末世與冷酷異境》就是科幻小說,而《挪威的森林》則屬於愛情小說。或許這樣的分類過於簡化,但卻也從讀者的角度反映出村上春樹寫作題材的廣泛。看完他的第一部小說《聽風之歌》之後,又繼續看了這部紅藍本上下分輯厚厚的長篇小說...
- Aug 16 Sun 2009 23:07
翻讀《泥土的滋味》
第一次聽到黃春明,是透過他的小說作品《兒子的大玩偶》,那時他已經被稱鄉土文學大師。再次聽到黃春明,是他的么兒黃國俊離開,我暗自想像一個作家如何面對同樣也是作家的兒子的永久離去。最近聽到黃春明,是他的作品重新改版推出,他幽默地說他已經被逼回來小說創作的領域了...
- Aug 13 Thu 2009 01:00
《 台北卡農》讀後
在《台北卡農》一書的序文裡,陳芳明是這樣引薦這本書的:「這冊小說可能是近年來說故事技巧頗具突破的最新嘗試。」這句話簡單扼要,但「說故事技巧」和「頗具突破」這兩個關鍵詞卻深深吸引我。我想,是什麼樣的小說內容和敘事方式,可以讓陳芳明下了這樣稱讚的註腳...
- Aug 02 Sun 2009 00:38
《 聽風的歌》vs. 《 關於跑步,我說的其實是...》
vs.
這是一種很奇特的感覺,就是,幾乎同時間看村上春樹的第一本和最近一本作品,兩本書的出版相隔三十年左右的時間。 《 聽風的歌》是他的第一本小說,而《 關於跑步,我說的其實是...》是他最近一本散文集。寫《 聽》的時候,他那時二十九歲,對作家而言,算是很晚出道,那時他在東京經營一家叫「彼得貓」的爵士酒館,小說是利用關店後睡覺前的空檔寫的...
- Apr 28 Tue 2009 22:14
一針見血的《龍應台評小說》
最近喜歡上看評論的書,一連看了幾本,發現這一本真是最敢講,講得最有道理的一本。龍應台自己在前面的「序」說,此書發行之後,受到不少鼓勵,不過也受到不少反彈,甚至是寄冥紙恐嚇。不過,她仍堅持要作嚴厲「評論」,並且希望自己所作所為,能夠為台灣的「文學批評」帶來紮根的作用...
- Apr 11 Sat 2009 00:15
《王雨煙》:第四屆溫世仁百萬武俠小說首獎
在金庸封筆,梁羽生和古龍過逝之後,他們所創造出的武俠小說高峰期,似乎也開始走下坡,因為再也沒有作家有這樣多量,而且品質穩定的武俠作品。於是,新一代的武俠小說作者,都試圖在內容或形式上有所突破,繼續引領風騷...
- Mar 22 Sun 2009 23:31
《九十七年小說選》:寫實主義當道
這是作家季季第五次編選年度小說,她以「摸索與發現,耽溺與覺醒」這十個字作為編選序言。2008年政黨二次輪替,票選出的代表字是「亂」,在這政局和生活都一片混亂的一年,季季所編選的十五篇短篇小說,有兩大特性:(1) 寫實風格的作品 (2) 純粹短篇小說體裁...
- Mar 08 Sun 2009 21:59
《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》vs.《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》:敘事觀點
vs.
敘事觀點的選擇,是小說寫作時的一個重要考量,而這兩本書剛好都談到敘事觀點的問題,所以整理了一下,作為參照。後來看到胡菊人《小說技巧》有一個更生動的歸類法:神眼(全知觀點)、人眼(限知觀點)、鬼眼(魔幻寫實)...
- Feb 17 Tue 2009 20:29
《蔣勳看王羲之》有聲書
他拿著毛筆不斷練習書法中的一「橫」怎麼寫,這是基本功,下筆後將毛筆從左至右拖過去就行了,但他一直寫不好,沒有靈魂,沒有神韻,彎彎曲曲的,像一條發育不好的小蛇。他嘆了一口氣,覺得氣餒。而站在他旁邊的那位婦人,忽然宛然一笑,她知道這個孩子是一顆尚未雕琢的良玉,她指著天邊低垂的雲,告訴他,要他仔細凝神觀察,看看那一大片、連綿不絕的雲,那叫「千里陣雲」...
- Feb 09 Mon 2009 00:37
好看的《滅蜀記》
過年期間,看了一本頗好看的小說《滅蜀記》。故事的主要內容是描寫魏將「鄧艾」和「鍾會」兵分兩路,進軍蜀國,蜀國名將「姜維」領兵抗敵。「姜維」是諸葛亮的傳人,精兵法,當然也是忠君事主,不過,他這次面對的宿敵「鄧艾」也不是省油的燈,他善用奇兵,雖然這次南下征蜀他並非主將,但卻帶領少數兵馬,走崎嶇天險的小路,發動奇襲,直搗兵力空虛的蜀國後方...
- Jan 30 Fri 2009 22:54
2008開卷好書(中國時報)
2008開卷好書獎公布,十大好書評選標準有三:第一、學術、艱深、冷僻、及專業的書,不在評選之列。第二、能讓讀者享受閱讀的樂趣,亦具有指標性、前瞻性,能提昇文化視野。第三、評選角度:製作嚴謹度、可讀性、專業領域表現、文字表現、開創性、啟發性...
- Jan 22 Thu 2009 22:09
《東坡驚夢》:文化露台的另類解讀
如果一個人可以寫出雅俗共賞的散文,算是高手;一個人可以將自己作品分為大眾文化和精緻文化的,應該算高手中的強者吧。《東坡驚夢》就是這樣一本書,前半部分的大眾文化,從電影007、梁祝悲劇、白蛇傳、到小說關鍵報告,是作者對這些通俗作品的雜感,而後半部分的精緻文化,從鴻門宴、蘇東坡、民初儒學、到老殘遊記,則是作者對這些歷史的興嘆...
- Jan 12 Mon 2009 00:09
讀《帝國和台客》
張系國重新詮釋台客:生活在這個四周環海小島上的人,不管閩南或是客家,不管外省還是原住,只要腳踏土地,就是台客。台客有「質樸爽快、純真可愛」的氣質,以及「山不轉路轉、兵來將擋水來土掩」的「彈性求存」韌性。面對中國和美國兩大帝國,台客的生存之道,就是遊走,有點黏又不太黏,創造自己溫暖而明亮的小世界。
- Jan 01 Thu 2009 09:43
《夠了!創意》,創意,夠了
這是一本翻譯的小書,小小的一本,卻很好看。除了文句流暢之外,還以獨特的觀點,解讀(解毒?)創意。十本創意書籍中,有九本書會告訴你,創意的重要、如何開發創意,但是這是剩下的那一本,他告訴我們,我們的「繁榮社會」快被滿坑滿谷的產品、滿坑滿谷的創意給淹沒,大家都誤以為,只有更多的創意、更多的產品、更多的廣告行銷,我們的社會才會更「繁榮」...
- Dec 18 Thu 2008 23:11
談《史蒂芬。金談寫作》
整本書前大部分看起來有點像回憶錄,後半段感覺比較精采一點,貼近書名,尤其是「關門、開門」和「發酵期」,我相信這真的是發自內心的真誠分享...